查看原文
其他

为什么老百姓就是最下等呢?

吴光 凝听 2022-05-14



原文


孔子曰:”生而知之者上也,学而知之者次也,困而学之,又其次也。困而不学,民斯为下矣。”(《季氏》)


【注释】

上:指素质上等。以下类同。

困:困惑。


【译文】

孔子说:“天生就知道的是上等素质,学习以后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素质,碰到困惑才去学习的,又次一等素质。遇到困惑还不学习,老百姓就是这样,素质是下等的了。”


新解


根据天赋和学习态度来划分学习者的四个等级:生而知之者是具有最强求知能力的一群人,他们自身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,本能地在生活体验中通过实践获取知识。学而知之者是指那些勤奋好学的人,他们天赋虽然没有什么突出的地方,但求知欲旺盛,通过刻苦学习理论知识,读大学做研究生最终成为有用的人才,这是第二等级的人。困而知之者是在生活或工作中遇到困难时,为解除疑难问题,而努力求知学习的人,“书到用时方恨少,” 临时抱佛脚,按照孔子的看法,属于第三等级的人。最后还有一种困而不学的人,明明已经在生活与工作中感到非常困难了,却仍然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在学习上,而是打牌喝酒“混”日子。这种人,按照孔子的看法,是属于最下等的不可救药的人。那么,孔子自己属于哪个等级的人呢?以我们的看法,他当然应该属于天才的级别,是生而知之的了。可他自己却并不这样认为,在《述而》篇里,他曾说过:“我非生而知之者,好古,敏以求之者也。”可见,他自己排队是在第二个等级里,也就是学而知之的人。圣人如此,我们自己对号入座,又该属于哪一等呢? 


生而知之的天才毕竟很少。王充的《论衡·实知篇》就质疑孔子的“生而知之”之说,认为“不学不问不能知也。不学自知,不问自晓,古今行事未之有也”。爱迪生说:所谓天才,不过是一分智慧加上九十九分汗水。凿壁偷光的匡衡,头悬梁锥刺股的苏秦,王羲之练字练出了一池墨水——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,没有人不通过刻苦学习就能成功的。


那么为什么老百姓就是最下等呢?其实孔子这里的民,并不是泛指普通劳动者,而是指市井小民,就是那些街头小混混。他们对生活也没有什么大的奢望,于是安于现状,不思进取,觉得学习是小孩子的事情,这真是无知之过。其实,终身学习(Life long Learning) 是联合国科教文组织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新型学习理念,是指社会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,贯穿于人一生的持续学习过程。即我们所常说的“活到老学到老”。这里所谓的学习并不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,生活技能,养生秘籍,甚至吃喝玩乐的技巧都是学习的内容,现在的“达人秀”“梦想秀”舞台上就有很多这样的民间高手,他们成就了理想,也算是学有所长了。(王晓华)


根据吴光编著2016版《论语治要》改编



吴光

1944年10月生。浙江淳安人。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档案系本科,198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研究生,获历史学硕士学位。

曾任: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、中国孔子基金会副会长、全国儒学社团联席会议秘书长等职。

现任:浙江省儒学学会会长、国际儒学联合会荣誉顾问、全国儒学社团联席会议创会秘书长等职。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